宠物领养引纠纷
司法温情
守护“铲屎官”权益
田家庵区人民法院
领养的宠物去世了
……
近日
田家庵区人民法院
成功调解了一起
因宠物领养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
通过法官的耐心释法说理和灵活调解
妥善化解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矛盾
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
事件回顾
领养猫咪一周病逝
分期扣款引争议
潘女士通过某宠物机构营销活动,以“APP绑定分期付款”方式签订协议,领养了一只宠物猫。协议约定:潘女士需每月通过指定线上商城购买猫粮、猫砂等用品,并分期扣款。然而,领养仅一周后,猫咪因不明原因突然病逝。
潘女士认为商家未履行宠物健康保障义务,要求终止协议并停止扣款,但商家以“无法证明死亡原因”为由拒绝。双方协商无果后,潘女士诉至田家庵区人民法院。
调解过程
法官抽丝剥茧
平衡双方权益
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,迅速研判案情,发现争议焦点在于协议条款的公平性及宠物健康责任的界定。法官指出,虽然协议未明确约定宠物健康保障,但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经营者应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或服务。本案中,宠物作为“活体商品”,商家有义务确保其健康状态符合领养条件。同时,法官也向潘女士释明,其主张需结合证据链(如宠物病历、商家宣传承诺等)加以佐证。
在法官情理法多角度切入的温情调解下,商家明确自己的在领养流程中未充分尽到健康告知义务;潘女士也同意承担部分已发生的费用。最终,双方达成调解协议:终止原领养合同,商家停止后续扣款。
司法延伸
小案大民生
彰显法治温度
近年来,田家庵区人民法院通过创新调解机制、强化释法说理,在消费维权、劳动争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,其“实质性化解争议”模式多次获群众赞誉。
此次宠物领养纠纷的妥善处理,更是进一步彰显了司法在新型消费纠纷中的平衡与引领作用。下一步,田家庵区人民法院将继续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意识,聚焦民生“小案”,传递法治温度,为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司法动能。
法官提醒
消费者在签订分期付款、活体宠物领养等特殊合同时,需仔细审阅条款,明确双方权责;商家则应诚信经营,避免利用格式条款规避义务。若发生纠纷,可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理性维权。
原标题:《【基层动态】田家庵区法院:宠物领养引纠纷:司法温情守护“铲屎官”权益》